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安全为什么我们喜欢看坏消息,最新安全事故消息

2022-11-10 12:10:55

伦敦,纽约,东京,香港,柏林,以及我们身边的城市,有时也不免发生严重的犯罪案件。无论是而今的社交媒体时代,还是之前主要由电视、报纸等大众媒体大行其道的时期,这些案件发生后,都会激起社会各界的热议。不乏社会学者、犯罪学家解读罪案背后的社会因素,常见的解释包括,社会冷漠,失业率增加等因素使得嫌疑人铤而走险。

有些时候,媒体、专家还会对照一段时期内,城市甲与城市乙的罪案发生数量,并加以解读。如果甲在指定时间内的罪案发生率,显著低于乙,媒体、专家显然会给甲大唱赞歌,然后“挖掘”乙的“黑料”。

其实,这种数据分析方式,原因解读方式,有着很大的缺陷。首先,对比城市的每百万人的罪案尤其是严重暴力罪案发生率,而不是这类案件的数量,才具有意义。第二,指定时间进行对比,缺乏足够的参照性。很多时候,城市甲的罪案发案率高于乙,恰恰只有发案率偶尔较低时,这项数据被刻意选为参照对象。

第三,更关键的是,媒体、专家很多情况下刻意凸显一起或多起严重罪案个案,并进行的解读,核心意见是“今不如昔”,并将之牵强附会于当下的国际(能源市场、金融市场、地缘政治)局势,或是某项经济、社会政策。

这既存在先入为主,用预设结论“编造”论证过程的问题,同时也有悖于二战战后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、城市严重罪案发案率持续下降的事实。
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专栏作家、英国皇家统计学会荣誉会员蒂姆·哈福德在其所著的《拼凑真相:认清纷繁世界的十大数据法则》一书中就谈到,我们经常会认为,通过媒体报道(以及专家解读)就可以了解这个世界的面貌。但实际上,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权威媒体、严肃媒体,也仍趋于报道各种重大的、喜忧参半的事情。

蒂姆·哈福德打比方说,如果我们25年才出一份报纸,那么最新的一期会报道的内容,显然就有中国的崛起,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大行其道,“9·11”等美国被袭事件,雷曼兄弟的倒闭,欧债危机等。很显然,除了中国崛起、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及其带来的变化这样的趋势性事件外,会成为25年内最突出事件的,主要是重大负面消息。

那么,如果我们50年,或者100年才出一份报纸呢?如果报纸100年出一份,过去100年内最“耀眼”的事件肯定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,包括其间的各种人间悲剧、惨剧,以及战后美苏拉开的冷战尤其是好几次险些发生的擦枪走火。

但是,如果50年、100年、200年才出一份报纸,最新的那期,就会逐渐出现更具吸引力的趋势报道。比如抗生素的诞生及其效用,全球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,儿童死亡率的大幅下降,人均寿命的大幅延长,等等。

《拼凑真相:认清纷繁世界的十大数据法则》这本书意在强调的是,很多情况下,我们观察事物、事件,考虑问题之所以出错,就是因为没有从长期视角来建构思考。“我们只有不断地后退,拉开距离,才能高瞻远瞩,也才能改变关注的焦点。”

但是,无论是大众媒体,还是社交媒体,尽管都会在口头上推崇深度分析,却尽量回避这样去做,那是因为人们的兴奋点很弱。所以,大众媒体、社交媒体传播的奥秘都会聚焦于戏剧性、吸人眼球、重大性几个要素,越突出越好。而且,“人们喜欢听到坏消息”。两家媒体、两个专家,如果其一向大众宣导“世界变得越来越糟糕”,其二根据长期视角介绍“世界变得越来越好”,前者无一例外地赢得大众追捧。

所以,我们才能经常从报道中看到那种从科学研究论文中截取出来的片段,宣扬或年轻人,或中年人,或老年人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大增。比如,英国媒体曾宣称,中年人中风人数增加,还强调这是中风协会的统计数据。但实际上,而今的人们,由于改善了饮食,提高了医疗条件、培养了健康意识,中风病例其实越来越少了。中风协会为了引起人们对中风疾病的重视,鼓励人们在出现轻微中风征兆的第一时间就去就医,所以现在的“中风数据”,其实包含大量过去不会包含的“微中风”。

而且,在媒体强调中风人数增加的情况下,会有健康意识很强的更多人赶去就医,进而“挖掘”出符合“微中风”症状的更多“患者”。这意味着,中风人数增加这一数据变化,经由媒体“运作”变得更为突出。

《拼凑真相:认清纷繁世界的十大数据法则》这本书为身处数据时代、意识到数据以及数据分析重要性、却不断被各种错误的数据解读方式所忽悠的我们,给出了走出误区的10个方法,包括:

第一,在看数据结果时,稍稍停顿一下,观察自己的情绪反应,尽可能避免因为情绪摆布而接受或拒绝数据结果。

第二,从个人经验出发,将对数据的解读,以鸟瞰式的广角视角与蠕虫式的聚焦视角结合起来。

第三,要评估自己是否能够理解数据背后的内涵和外延。

第四,将数据放入应有背景……

其他方法还包括,要探求统计数据是否全面,是否排除了某些对象;不要无条件信任大数据和算法;当数据出错,我们应当保持开放心态,而不是嘴硬到底。

所评图书:

书名:《拼凑真相:认清纷繁世界的十大数据法则》

作者:(英)蒂姆·哈福德

译者:郑晓云

出版社:中信出版集团

出版日期:2022年8月

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安全为什么我们喜欢看坏消息,最新安全事故消息

好消息和坏消息相比,为什么我们总倾向于接受坏消息?

实际上有很多研究表明,在信息处理方面,我们确实有负面的偏见,坏消息更容易得到我们的关注,好消息更容易忘记。在进化方面,负面偏见可能有助于生存,消极信息提醒我们潜在的危险,让我们注意这一点,以免造成不良后果。事实上,这也将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负面信息,从而建立对负面消息的需求,媒体也增加了他们的供应来满足我们的需求。但是,不同的文化将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未来的不确定性的焦虑,因此否定信息的人会在不同的文化中有所不同吗?

实际上研究表明,在信息处理方面,我们确实有负面的偏见,在进化方面,负面偏见可能有助于生存,消极信息提醒我们潜在的危险,让我们注意这一点,以免造成不良后果。事实上,这也将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负面信息,从而建立对负面消息的需求,媒体也增加了他们的供应来满足我们的需求。因此否定信息的人会在不同的文化中有所不同吗?什么是负面偏差?也就是说,人们对人们的影响而不是活跃的东西。换句话说,你的大脑更加严肃地分析消极的东西。积极偏差: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大多数事情的积极倾向。

这两个心态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了心理下降和矛盾。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是:我们渴望更好,但看到影响更为重要。如果您忽略了这些坏消息,我们可能会使我们面临更大的风险。例如,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擅长威胁的人在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下更有可能生存。保持警惕消极的东西,帮助我们远离探索期间的危险,并且对坏消息的关注也是一种生物保护机制。坏消息往往涉及未经批准,困难,并且甚至可能涉及一些真理,这对人们来说有一个强大的吸引力。我听到了坏消息的感觉,就像它背后的“八卦”一样,它将产生优先级的优势。

人们喜欢在潜意识中玩一部无助的受害者,当他们看到坏消息时,他们会觉得“社会危机,所以如果他们没有好的,那就不错,但大环境不好。“ “我知道你不好,我很宽容。”当今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非常紧迫,看到别人的情况比自己更糟糕,他们会得到微弱的心理舒适。付出太多关注坏消息,会让人们形成习惯性,仇恨,厌恶,愤怒,逃脱等,幸福降低。如果您没有合理的发布,可能会发生攻击性行为。我找到了自己的泥潭,如何拯救自己?快乐的人并不总是盯着生活的黑暗面。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要注意坏消息,并喜欢表达否定评论,你可能希望问问自己:是你自己的心态“崩溃”?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吧,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,走出消极,积极面对消极。

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安全为什么我们喜欢看坏消息,最新安全事故消息

为什么坏消息更具有新闻价值

因为“坏消息”与人们的焦虑、不安全感、情绪宣泄有关。

人们的生活总存在诸多不如意,而坏消息却可以充当心理的“减压阀”——“社会既然这么不完美, 处处是危机,处处不公平,我现在这个样子已经不错了”。

多数新闻都是好消息,坏消息也是有的,中国人喜欢安定,所以报的好消息可能多些。在国际问题上,往往一些引人注目的话题都是不好的事情,例如,站争、袭击、疾病等。

新闻简介:

新闻也叫消息,同义词:资讯,是指通过报纸、电台、广播、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。是记录社会、传播信息、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。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,就其广义而言,除了发表于报刊、广播、互联网、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。

包括消息、通讯、特写、速写(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)等等,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,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,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,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、有价值的事实,让别人了解。每则新闻一般包括标题、电头、导语、主体、背景和结语六部分。

上一篇:沙盒游戏小矮人生存,打造世界沙盒初期配方
下一篇:完美世界手游电脑怎么多开,完美世界雷电模拟器多开怎么设置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